南京医科大学加纳留学生马牧德。 贾宝钧 摄 “‘马政委’?哦,哦,我知道的,我也想做他那样的人!”前不久,在南京医科大学“感动南医人物”颁奖现场,聊起帮助北京首钢男篮夺冠的精神领袖、外号“马政委”的马布里,刚刚获奖的加纳留学生马牧德兴奋地说。 在南医大国际教育学院2011级2班的不少留学生心中,这位同马布里有着相同中国姓氏的兄弟,的确有点像“政委”。 马牧德出生于加纳的一个小农村,原本在一家大医院做男护士,“我们老家那里只有一个小诊所,没有一名像样的医生”。马牧德告诉记者,有着4年工作经验的他,不忍心看着家乡的人们缺医少药,决定放下不错的工作,来到中国学医。由于工作过一段时间,1985年出生的马牧德在留学生当中,年纪较长一些,再加上他的中文更好,许多在异国他乡求学的留学生都把他当成了“知心大哥”。 近3年多来,班上同学生病几乎都是马牧德陪着去医院。有个女孩体弱多病,是医院里的“老病号”。每次到医院,马牧德都鞍前马后陪着她,还常帮她买药、送可口的饭菜。“他们怕中文不好,和医生沟通有困难。我大概能说两句,比如‘医生,他不太舒服,昨晚上怎么怎么了’这样的句子。”马牧德说。 “马牧德,我想做一份兼职,你是不是有认识的中国朋友?”“这个信息资料怎么填?该报给谁?马牧德你帮帮我吧。”……时间久了,马牧德自然而然就成了留学生们信任又依赖的角色,也成为班长。马牧德说:“我只是觉得,如果我不帮助他们,他们会很无助。就像生病,如果有一天我生病了,我想他们也会这样帮助我的。” 前几天,有位毛里求斯同学母亲病故,要回国奔丧。由于路途遥远,他可能会错过课程考试,而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评定奖学金。这位同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登上了归国航班,马牧德也行动起来了,他召集大伙商议对策。“实在不行,我们就申请一起推迟考试吧!”他提议说。最终,学院破例特批为这位同学再举办一场单独考试。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,留学生在中国有很多不适应的状况。国际教育学院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们,斯里兰卡、毛里求斯、印度……他们有着不同的习惯,不同的风俗,要成为一个集体,必须经过太多的磨合和沟通。课业负担重,专业课程多,学医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。感到累的时候,有的同学会和老师说:“老师,我今天不想去上课了!”老师常常会说:“这不是理由。”每逢此时,不少同学就会觉得不近人情。 “在加纳,人们一般都是10点才开始工作,学生并不需要每天都去上课,也不是每节课都要去,可我来到中国后发现,这儿的学生起得特别早。在中国求学,就要遵守这边的纪律,慢慢地,我改变了原来的作息习惯。”马牧德现身说法开导他们,“再说,我们来这里学习是为了当一名好医生,这是一份关系到生命的职业,必须每天都认真学习,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。” 上学期,马牧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,做了一件在同学间引起不小轰动的事——起草成立南医大首个留学生会的方案书。“中国学生有自己的学生会组织,为什么留学生不能有?”在南医大学习了将近4个年头,马牧德越发感觉,如果没有一个正规而高效的留学生组织,学校的管理效率以及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都无法得到切实提高。 马牧德通过在各个班级调研征求意见,把有意向的同学们召集在了一起。在他的牵头下,50多名留学生多次商议讨论、起草修改,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,留学生会的建设方案逐渐成熟起来。马牧德说:“那时,有整整一个月我都在埋头写,不断思考,和大家讨论。谁在什么岗位,负责什么工作,都要考虑周详。” 谈到筹建留学生会,马牧德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:“我们的留学生会包括5个部门:福利、运动、学习、纪律和公共关系。每个部门都设有一名管理者,他们能与各个班级的负责人取得联系,在这之上还有主席、秘书、财会等。他们的产生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拔,比如通过汉语四级考试,没有违规违纪记录,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等。” 除了同学们眼中的“政委”,马牧德还是公认的“自强哥”。他是家中的老大,还有2个妹妹3个弟弟,其中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念大学,仅学费一项开支就让他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。从2011年来到南医大,他没回过一次家,每年寒暑假都在做兼职工作。“我曾到过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打工。”马牧德说,“妈妈很想我回去,但是机票太贵了,都快够交我的学费了。有时候都要买票了,想想还是忍住了。今年……今年也许会回次家吧,毕竟离开这么久了。” |
延伸阅读: